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华林看世界

原创空间,内容丰富;舞文弄墨,以文会友;图片游记,杂文感想;时事哲理,生活趣事。

 
 
 

日志

 
 
关于我

华林居士者,重庆合州人也。因慕东坡居士、易安居士和幼安居士等名流之名,故附庸风雅,自号华林居士。曾作文《居士杂谈》以自辩,其云:“在下自号华林居士,并非佛教之信徒也,姑妄沾沾清静无为与文人雅士之气息而已。或曰:尔乃世俗小人,怎敢也以居士自许?其与赵老太爷质问阿Q一样:尔等也配姓赵?在下思之,可借用阿Q名言答之:和尚摸得,吾也摸得。别人能称居士,在下何又不能称居士?” 居士曾杜撰格言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吾辈之流如沧海一粟,实显渺小。吾虽布衣,非杰出之人,然终不可忘记热爱生活、享受人生之权利。”

【科学视野】《自然》杂志社论:世界各植物园应该合作保护更多的植物种  

2017-10-01 18:24:50|  分类: 天下杂侃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在1915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副主任亚瑟. 希尔写道:“多年来,世界上有三种东西刺激了男人在地球表面广范围地远行,它们是黄金、香料和药物。”
【科学视野】《自然》杂志社论:世界各植物园应该合作保护更多的植物种 - 华林居士 - 华林看世界

          希尔继续论述道:正是在最后的两种东西,它们是创造一些最早的植物园的动力。然而,多年来,植物园的功能已经转移和扩大,由旧时代的药材和烹饪调料种植园已经让位于带有公众科教和研究与资源保存功能的综合机构。

          在本周,《自然》(植物版)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突出了这些努力的成果:对1,116种植物收集园的调查显示,他们保存有有代表世界植物种总量约30%的植物资源。这证明了植物园员工的智慧,在面临日益增长的增收压力下,这些植物园还能够保存如此丰富的多样性种质资源。

           但是,此项研究也表明,随着世界上20%的多样性植物种濒于灭绝的威胁,在植物种保护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例如,这些植物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是不平衡的:正在失踪的植物种中,有76%来自热带地区。非维管束植物属,如苔藓,收集保存种类不足5%。 (虽然种子库可以收集一些失落的物种,但某些物种仍然是最好以种植的方式保存。)

          其中一些反映了数据上的偏差。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植物园被纳入了研究,资源较少的植物园不太可能将收集的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但数据也指出,需要将保护工作重点放在被忽视的植物分类群上。

          鉴于资源有限,最好的办法就是协调植物园之间的工作。许多动物园长期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作物研究界于2011年聚集在一起,以保护对农业至关重要的植物遗传资源。世界各地的植物园都接受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于2010年通过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但是为了实现2020年前至少保护75%受威胁植物物种的战略目标,各植物园必须联合起来,加强植物种的保护工作。

        有迹象表明将会启动一种植物保护的途径。植物园间,虽然偶然也爆发互相攀比,但也有合作的历史,这为有针对性的植物种保护途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植物园应该在植物种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教育公众的功能需求。还有谁能够哄骗世界上最精美的植物在新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还是强迫顽拗性种子萌发?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计划于2018年4月举行的会议。届时,杜鹃花种植专家将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濒危杜鹃花种类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这项努力可以为植物园提供一个很好的测试案例:杜鹃花是有超凡魅力的巨型植物种群 - 他们艳丽的花朵被世界各地的园丁所珍视,这意味着公众关心他们的保存。同时,他们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他们的种子往往不能在储存中保持存活,使得活体种植保存特别重要。

          像这样的努力正在启动,更多的植物园可以合法地作为世界植物的保护者向公众售票,并吸引游客观看他们罕见的标本。Kew植物园在这方面做得很漂亮,其在2009年通过精心设计出如何让种子发芽的方式,拯救了一种濒于灭绝的、很小的卢旺达睡莲(Nymphaea thermarum)。围绕着报道这种稀有百合类植的物媒体大战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参观这种世界上极少的活体样本。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策略可能太好了:公众对于这种稀有百合种类的渴望如此之大,以至于在2014年还让一个小偷去盗走了一株。)

       更多的植物园可以而且应该把他们独特的技能用于保护植物多样性。许多植物园已经成长,其收藏的植物种资源远超香料和药用植物的范围。有了植物园间更好的协调,更能打造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黄金时期。

       (陈华林 译)
  评论这张
 
阅读(1307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